icon_star.gificon_star.gificon_star.gif icon_star_grey.gificon_star_grey.gif

        雖然以前學過很多數學,也對數學很有興趣,但是從未上過一堂叫做邏輯說話的課程。學邏輯最多的時候大概只有離散數學而已。以前我覺得講話就講話,為什麼要學習什麼說話的藝術,拐彎抹角的很痛苦。但不知不覺中,我的直率傷害了很多人,包括我自己。年紀漸長,慢慢體認到說話有技巧並不意味著欺騙,只是換個方式,用讓人更可以接受、更有效率的言詞傳達自己的想法而已。今天換作是我,我當然希望別人能夠給我建議,但不是用激烈的言詞、嗆人的口氣,而是用一種不冒犯、就事論事的態度。人是自我的,感性的受傷往往最難彌補。因此如果是真心為對方好,就應該以對方的立場想出他/她最能接受的建議說詞。

        以上的發言如果被本書的作者看到,應該也會被視為沒有邏輯的發言:偏離中心主題的議論吧。畢竟這篇文章的主題應該是「讀書心得摘要」啊。所以收錄幾個我很常犯的錯誤的改進方式:

1.「若被徵詢個人意見,不要提一般人的說法,要提自己的意見。」

      不要以為用"大家都這樣"就可以掩飾自己立場的薄弱。第一,不是"大家都這樣覺得";二,別人是在問"我"意見,回答"大家都覺得這樣"也不合邏輯。

2. 「注意言外之意。」

      就算自己講的話並沒有那個意思,別人可能也會誤解。雖然誤解的方式不合邏輯,但是一般人很難跳脫這個思考模式,所以必須多加注意。最簡單的法則就是,避免使用「有關大集合的表達方式」。書中一個一目了然的句子是:

      長腿是美麗的。

      這句子會讓聽者很容易想到「腿不長就不美麗。」這種對立的觀念。雖然A則B不代表非A則非B,可是聽者的大腦卻容易自己這樣解讀。但如果是說,

      美惠的長腿是美麗的。

      聽者就不會比較不會去想,美惠以外的人的長腿都不美麗。   

      我覺得我說話的時候常常犯這種錯誤,很多時候是我也有想到這樣說可能會讓人誤會,卻苟且的覺得,「反正要這樣想是別人的事,我又沒有這個意思。」其實這是可以避免的。

 

3. 「仔細聆聽對方說的話。」

     如果沒有注意聽對方在說什麼,再針對結論辯駁,則會處於一種雞同鴨講的狀態,讓對話無法順利進行。有些時候我以為我聽懂了,事實證明沒有;或是我以為我知道對方接下來要講什麼,所以急著反駁。要改進前者,可以重複對方所說的結論,請對方確認。後者的話,就是要學習聆聽,耐心的等待別人發言完畢。

 

4. 「對談話的批判:首先,指出談話中的一兩個優點。否定的評論限於一兩項。提出應該要如何改善的建議。內容要清楚。

     這樣對方才容易接受。還有批判的時候絕對不可以人身攻擊,要就事論事,展現風度。

 

     這是我第一次閱讀與「說話」有關的書籍。有很多小細節我之前都沒有注意,以後就從這四點著手吧!這本書淺顯易懂,但並不是太精采。沒有讓人拍案叫絕,或是看完之後覺得好心動、好有說服力的感覺。我相信還有比這本書更精采的說話書。此外,雖然作者很強調邏輯,但書中幾個地方其實並不是完全的科學(邏輯),也有些問題我認為有更好的解答。就留給其他讀者自己去發現吧。


 

邏輯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rmRoOm7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